二十四节气丨处暑
2025-08-30 17:36:57 | 凤凰约定美学荟
处暑,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。
时至处暑,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“三暑”之“末暑”,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。
元代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”。“处”即终止之意,处暑即为“出暑”,是摆脱暑气困扰的时节。
处暑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”
处暑|诗词
古时诗人对处暑的美好描述:
《闲适》——宋·陆游
四时俱可喜,最好新秋时。
柴门傍野水,邻叟闲相期。
四季都有各自令人喜爱的地方,但新秋时节尤为美好。
《早秋曲江感怀》——唐 ·白居易
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;
池上秋又来,荷花半成子。
白居易笔下这缕穿越千年的秋风,今日依旧如期而至。
处暑|养生之道
佛家云:“身安不如心安,屋宽不如心宽。”
处暑时节,天地始肃,人的情绪也需随之收敛。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喜伤心,忧伤肺,思伤脾,怒伤肝,恐伤肾。”
情绪稳定是养生最关键的一环,保持良好心态,不被情绪左右。
——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原则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
处暑酸梅汤(乌梅陈皮菊花茶饮)
收敛肺气以扶肝、生津清热以祛暑
酸味能收敛肺气,秋季宜收不宜散
故适合吃乌梅,陈皮祛湿,菊花养目
在民间有“处暑饮梅汤,火气全退光”的谚语
——处暑后,人体出汗明显减少,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,进入生理休整阶段,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,产生“秋乏”。化解“秋乏”, 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;
养生有道,牢记“三忌讳三宜”:
三忌:
1、忌辛辣油腻
2、忌熬夜伤身
3、忌贪凉过度
三宜:
1、宜祛湿健脾,补养身体
2、宜润燥安神,补充津液
3、宜姜灸或泡浴,温经补气
处暑|习俗
·吃鸭子:“七月半鸭,八月半芋”,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。处暑这天,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,而江苏地区,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,正所谓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
·开渔节:处暑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,举办开渔节,欢送渔民出海,期盼渔业丰收
·拜土地爷:处暑节气,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,农家纷纷地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。
·出游迎秋: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、登高望远的好时节。
“暑气渐退,天地始肃,心随境转,安然处之。”
这个处暑,暂且放下手中的忙碌,
望一望高远的天,观赏最恬淡的云,
感受那缕撩拨人心的袅袅凉风。
或许,此心安处,便是最美的秋天。
上一篇: 二十四节气丨立冬...
下一篇: 没有了……
热门推荐BRAND DYNAMICS
MORE +二十四节气丨处暑
处暑,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。 时至处暑,已到了高温酷
发布时间:2025-08-30 17:36:57
二十四节气丨立冬
立冬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起始。 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
发布时间:2024-11-11 09:47:05
二十四节气丨立秋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起始。立是开始之意;秋,意为禾谷成熟。
发布时间:2024-08-07 16:15:26
二十四节气 | 立夏:春去夏犹清,人
立夏,二十四节气之七,夏季第一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
发布时间:2024-09-02 12:01:55